欢迎访问《吉首大学报》校报 - 吉首大学  
  
第734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写好吉大新闻,讲好吉大故事

——写在第十八个中国记者节

查看:73


  11月8日,我国第十八个记者节。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新闻班联合该院学通社在砂子坳校区田径场旁举办记者节摄影展。(朱鑫玉 韦慧明 卢林歌摄影报道)



  不知不觉间,步入记者这个行业已经第7个年头了。7年间,2000多个日日夜夜,有幸成为学校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时间沉淀了成长。记得工作之初,某次会议开始十分钟后才接到采访通知,作为新手的我抓起相机,慌慌忙忙地往凤凰楼跑,一不留神在风雨湖桥畔上摔了一跤,可当时压根顾不上疼了,噌(蹭)的爬起来,气喘吁吁地继续往前赶,那窘迫的模样,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好笑,无形中却也萌发出一份对自己的钦佩。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在工作中感到疲惫,感到迷茫,甚至感到气馁的时候,想起当初摔过的那一跤,仿佛又被注入了满身的力量。我想,这种力量就是热爱吧,它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驱动着我不忘初心,激励我在记者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挑战自我,不断寻求提升。(记者翁凯)

 

     “学生记者”这个名字,给于(给予)我的绝不仅仅是一项谋生立命的技能,更多的是帮我打开了一扇拥抱世界、拥抱未来的窗。在这个行当里,我学会了走乡串巷,用摄影艺术来感受人性的温度和热度;学会了用多学科的知识来思考,避免自己变成一个单向度的人。感谢“学生记者”这个称号,感谢那些用镜头和笔触记录生命的人。(学生记者孙立青)

 

      今年的11月8日是我过的第一个正式的记者节,因为我在今年5月份才正式成为学生记者团的一员,驱使我进行新闻实践的正是我心中的热爱,我还记得《看见》中的一段话。“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这句话我反复咀嚼,至今才可以说懂了一点点。虽然,现在谈成为合格的记者太远,但新闻怎么才能有人味儿?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做到摆脱自己的思维定势与无意识的偏见,然后写人的故事。不断的遇见一些人一些事之后,慢慢懂得,认识自己越深,也能认识别人更深,就像柴静说的“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但是,后来才发现自己体会到的只是一层薄薄的皮,新闻真正的内涵我还没有感受到,距离“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这种程度还有很远,但是我不灰心,也不会急躁,等待下次遇见。(学生记者蒋岚欣)

 

      记者节是个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感到记者身上责任的重大。以前想成为一名记者是因为可以到处跑,但成为一名学生记者一年多以来,我体会更多的是记者肩上担任的种种责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最深刻的理解。一直喜欢这句“新闻是有温度的,文字是有力量的”,我们正是通过自己的文字向大众传递着新闻,让大家更加了解这变化的世界。我知道我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到位,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继续前行,用自己的文字向大众传递正能量,逐步担负起作为一名记者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记者钟兆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二字承载的不止是新闻,更是以一根笔杆一双眼,发现那些新奇事,摇摇记下的人间百态世间情。日常生活向来繁琐单一,如何从中挖掘新闻价值,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而这一次记者节活动,的确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新闻非纪实,它从生活中起,也终将归到生活中去。如何做好校园新闻,对书本不能尽信便是其批判学习所应遵循的一大守则,寻找线索、观察现象、挖掘价值,改善网络冲击下高校内新闻相对滞后的弱状,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解决。何谓新闻,何谓记者,其意蕴可深可广,但我更愿意借我校的校训“以人名校,以业报国”而谈,“写好吉大新闻,讲好吉大故事”便是以人开始,从人而起,关注细节语言与生活,方有新闻,方成记者。(学生记者刘攀庆)

 

      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在冷静不易、深度难求的时代,我们校报每位老师、每个小记者,在吉首大学这片土地,坚守着作为一名记者的初心,坚守着自己。报纸上、新闻网上,字斟句酌得来的一则则活泼而不失严谨的文字、一篇篇掷地有声的新闻稿件,捕捉而来的一张张意境丰富的摄影作品,都来源于小伙伴们对校园动态的细微观察。曾为想不出好的文字表述我们的想法感到焦灼煎熬;曾为改好一篇新闻稿而心力交瘁;也曾为拍好一张照片而奔跑到汗流浃背;还曾为顺利完成一则采访而紧张不安……但在看到自己的文字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我们便又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学生记者汪玲芳)

 

      在我看来,记者节定在深秋,不是因为深秋的寂寥与萧条,而是因为深秋承载着满满的喜悦与感动。第一次过记者节,新鲜与感动并存。做学生记者几个月以来,在实践中零零散散学到了一些新闻采写知识,直到这次听了两场专属我们学生记者的校园新闻采写的讲座,我才总算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知识,增长了必要的见识,一些我曾苦苦思索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老师们从事新闻事业多年,经验丰富,讲解深入浅出,我从中真正感受到了新闻的巨大力量以及记者的重要作用。同时,坚定了我以后从事新闻事业的决心。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我不是,我选择了记者,选择了与名利背道而驰,摒弃浮华,不慕虚名。虽然报纸上的文字是黑色的,但镜头下鲜活生动的画面是彩色的,我的内心也一直向着彩色不断延伸。(学生记者刘群)

    

      因为喜欢传媒,所以才想着加入校报学生记者团。从四月份被录取到现在十一月份这半年里,我觉得我收益良多。做了学生记者以后,越发觉得每一篇报道都来之不易。新闻具有时效性,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记者需要随时准备好你的相机,你需要在大热天捕捉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需要在每一个新闻现场找寻每一个亮点,需要你事先准备足够的人物事件材料,需要挖掘被人忽视的东西,需要你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但是当你的报道被刊登的时候,你的热情得到了回报,你向受众传达了你所看到的现场和你的思想,让你的报道最终实现了一定的价值。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学生记者的意义所在。(学生记者莫艺玮)

 

      记者,看似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字眼,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大学生活里。 我不知道记者对于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我对学生记者这份工作一往情深,且清楚的明白,我是一名记者,我以此为傲。(学生记者刘婷)

 

      记者是什么? 会拍照的?会写新闻的?有关注度的?我之拙见,记者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有良知的才配做记者。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记者,虽然我的笔还很稚嫩,没有很强的作为记者的业务能力,但我会记住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所讲的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希望大家都能记住———何为记者?为什么要成为一名记者?这就是我在记者节的一点感受。(学生记者张震)

 

      有人说: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就注定了要做一只鸟,一直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休息一会儿……11月8日,全国第18个记者节,这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要向全国所有的记者致敬,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轻轻地道一声:节日快乐!(学生记者戚语涵)

 

      11月8日是我国的记者节,如果我没有选上新闻专业,我或许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记者节前一天,上课时路过体育科学学院的时候,看见了前面挂着一条横幅,写着“热烈庆祝11月8日中国第18个记者节”,突然有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即使自己以后可能不会走上记者这条道路,但还是觉得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普利策说,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愿我们以后都是一名合格的守望者,守望这世界的丑陋与美好。(学生记者王雨涵)

 

      加入学通社对我来说一直是一次偶然的经历。我一直都爱好文学,所以当初考虑加入社团时觉得它多少跟文学有点关系,但进入学通社成为一名学生记者后,我发现写新闻跟我平时写散文是完全不一样的,它讲究的严谨真实在散文都不必俱全。当我知道我有幸来本部进行新闻写作交流的时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能有机会来本部进行新闻写作交流是我的荣幸,能与各位领导以及记者朋友们互相交流共同庆祝记者节也必将成为我生命中最最难忘的一部分,至于这份情感如何发酵都是后话,此时此刻,即便我身处寒冷的季节里却仍能感受阵阵暖意。(学生记者程又青)

 

      一年一度,相同的节日,不同的际遇。回眸处,是我寻找新动力的一次旅途。在多彩的学通社,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学生的可能性,也对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明确了另一种努力方向,这是学通社对我的引导,就好比灯火阑珊人迷惘,举头天朗月清明。百科定义过记者是一创造性劳动职业。写稿是件辛苦事,我们将孤单的汉字组合成结构规范逻辑清晰的文章,就好似孕育的新生命体,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想和新的觉知,正是这种一次次的奇妙感受带领我前进,不断前行。在路上,别放弃,亲爱的小记者们,节日快乐。(学生记者田晨钰)

 

      记者,记着。这是我在大学度过的第一个记者节,我很开心,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感谢。戴部长的新闻写作讲座解开了我对新闻的很多疑惑,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新闻采写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对于校园新闻采写,戴部长从相关业务知识修养、采访技巧、写作技巧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丰富了我的校园新闻采写知识。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意识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捕捉身边的新闻事件。之前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新闻的死胡同,总是不能很好地写新闻,感谢这次记者节的讲座,它使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通讯员姚完美)

    

      我最开始接触新闻是湖南都市的电视新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大概是我从小对新闻的印象。正义、真实与价值、感动、细节和震撼。新闻工作者,无声又温暖,点亮灯火,照亮我们。大学有幸学习新闻学专业,更荣幸在校电视台学习。真切地接近了大学校园新闻,收获许多经历,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曾多少次想象自己成为记者时的模样,如今是一名通讯员了,新闻真是无处不在,我也一直在发现与感受自己和外界的屏障与联系。未知及探索,总是不断进行,新闻一样,闻新亦不停。(通讯员钱小艳)


吉首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870次访问,全刊已有450812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