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首大学报》校报 - 吉首大学  
  
第725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笔尖上的人生

作者:文/舒雪萍

  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题 记读沈从文老先生的文章,获得的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享受,更是对我们灵魂的洗涤与人性的疗补。春日的午后,手捧一杯香茗,静坐于书桌前,字里行间,我们可看到的是他历尽世态炎凉后的超然,饮尽岁月铅华后的儒雅。读他,我看到了那些清新、柔美文字后蕴藏着的不易觉察的淡淡忧伤;读他,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怀着满腹的柔情,走进沈老先生的文字世界。我看到了他对劳动民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关注和呵护。那是一种至深的爱。他也曾是一位农民,对农民有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情结。他用文字诉说着他们的人生哀乐,揭示着他们悲惨的命运,他希望世人能够尊重和关心这些同样有着尊严的生命群体。在他的家信中,他写到:“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夕阳,对河水,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眼角有湿润的感动,一阵暖流漫延至全身。无需华丽的辞藻,只经他慢慢道来,对广大民众的那份爱,是那么沉甸甸,那么暖人心窝。沈老先生曾说过:“虽然我现在在城市生活,可是在骨子里,我还是个乡下人。”毫无避讳,他那么自然地道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人们说他是个乡土作家,他没有去写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为某个英雄讴歌颂德,他用他的一支颓笔,执拗地关注那群被历史主流所淹没下的贫民百姓。他替无言民众言说,关注着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
  带着一腔感动,走进沈老先生的文字世界。我看到了他那份平静而深邃的人生态度。沈老先生一生历经坎坷,小学没有毕业,14岁投身行伍,浪迹缃川边境地区;几经辗转,他成了北京大学的旁听生……尽管缠身于这么多的困境中,他依然泰然处之!他曾说过:“人生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都是湿的。”沈老先生从小在沅水边长大,水孕育了他的性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像水一般的静然,像水一般的不悲不喜、不折不挠。在沈老先生的眼中也许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人情种种、人事种种、人性种种。正因为对水有这么深的体验,才会有他那些优美诗意的文章。《边城》中的翠翠可能是水的化身吧。有那么空灵的水,才会刻画出那么灵动的翠翠。苏雪林曾评论过沈老先生的文章,说:“人性层面的人生状态,清凉而潮湿的悲壮和美丽,这种美丽因为忧愁更牵动人心。”一句最朴实的话语道出他最真挚的感情,能窥见他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
  处于浮华闹事中,太多尘世的勒绊。或身不由己或随波逐流。我们早已习惯了以面具示人,无力改亦无法改。午夜梦回时,泪湿枕巾,有的只是身心疲惫,孤寂无助……也许心灵蒙上了太多的尘垢,需要我们洗涤和净化。在某个午后,静坐于室,放下肩头的重担,品一品沈老先生的文章,那样温情、清新的文字,会让你在顷刻间,四体松懈,百忧消散!
  “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结果又若宿命的必然。”人生世事,或难预料或已注定,在沈老先生的文字间里,我学会了在乎沿途的风景,淡然处世,诗意的生活!

吉首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218次访问,全刊已有446387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