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首大学报》校报 - 吉首大学  
  
第731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以“新工科”行动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文/教务处处长 庹清查看:44


图为庹清教授 见闻摄


  今年5月11日,“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工程学院召开,会议围绕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之路、新经济对地方高校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和交流。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感受良多。下面就学校如何抢抓“新工科”改革机遇,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谈几点认识。
  一、“新工科”改革形势紧迫“新工科”是新时期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战略。首先,它是我国新经济时代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迫切需求,“互联网+”、“工业制造4.0”、“中国制造2050”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虚拟现实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等新科技迅猛发展,相关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需要一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目前,行业工程技术人才缺口巨大。其次,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2016年,全国工科本科在校生538万人,毕业生123万人,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3,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但是传统工科办学社会适切性低、人才的适应性不强,与国际工程教育标准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此,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2月20日,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4月8日,又在天津大学召开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并公布《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提出了3大目标、7项行动路线,也称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提出了“到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到2030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到2050年,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强国,成为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宏伟目标。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说“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工作既是天大的事,也是天下的事”。
  二、“新工科”是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新工科”改革体现在六个“新”字上,一是要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二是要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三是要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四是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五是要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六是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新工科”的核心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方法的革新,目的是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键。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要问产业需求建专业,加强人才需求调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传统学科专业改造,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强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二要问技术发展改内容,要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打通“最后一公里”;三要问学校主体推改革,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将“新工科”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主体,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四要问学生志趣变方法,要坚持并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大力推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五要问内外资源创条件,要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校地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将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学校的育人资源,将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六要问国际前沿立标准,要主动对接国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实现从 “中国跟跑”到“国际领跑”。
  三、“新工科”改革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机遇教育部下发的《通知》明确“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要从 “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和“地方高校”三类学校分类开展,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办学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学校作为地方性、民族性综合大学,应当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地方大学“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模式和新路子,通过大力推动“新工科”改革,强化新工科人才质量的核心定位,强化一流工科教育教学的评价导向,强化服务地方和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强化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强化面向未来和追求卓越的目标要求。
  “新工科”改革既需要理性自觉和科学理念,更需要扎实的实际行动。学校应当专题研究、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积极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要进一步更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办学理念,主动对接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要大胆创新大学组织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发力新工科;要完善多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建工程教育的共同体;要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要坚守“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工程教育教学模式;要改革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要建立建全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能力。
  “新工科”改革方向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要求一脉相承,“新工科”建设既给学校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更是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将“新工科”建设与审核评建工作有机结合,扎实推进,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吉首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691次访问,全刊已有450644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