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首大学报》校报 - 吉首大学  
  
第772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深化“立人教育”

作者:庹清查看:127


  今年四月,在淅江杭州召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9年年会暨第八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会议以“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为主题,围绕着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的素质教育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育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四个回归”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渗透等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在高校更广泛深入地推动素质教育,对于树立和提升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高校首先应该在大学素质教育中渗透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整体性的课程设计,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创持续的实践、共享有益的经验、消除可能的问题、探索发展的方向,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高等教育切中时弊的改革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一系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讲话,高度肯定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帮助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统一协调发展。首要的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关键的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落实教师育人为第一职责,不断提升教师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要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精神建设的方方面面,不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各环节,实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与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要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阵地,以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为手段,推进课堂革命,构建新的教和学范式,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强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立人教育”以“立德、立志、立业,树人、达人、惠人”为内涵,以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务实作风和国际视野”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四位一体培养时代新人,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价值追求。深化“立人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一是深化“立人教育”,实施“三全育人”,着力健全育人体系,改革育人体制,创新育人机制,完善育人评价方式,形成“三全育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二是深化“立人教育”,打造文化育人新品牌,充分发挥“吉首大学校史馆、沈从文纪念馆、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武陵山生物科学馆、生态民族学博物馆” 湘西文化博览园的育人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强化“文化立校”的大学文化精神,着力提升“立人大讲堂、立人读书沙龙、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学校文化育人品牌活动的影响力,着力推进“一学院一品牌、一社团一特色”,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学院“立人教育”品牌活动。三是深化“立人教育”,实现“立人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完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专业教育为主体、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两翼的课程体系,将“立人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四是深化“立人教育”,着力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本土特色课程建设,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打造一批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金课”。五是深化“立人教育”,建设一流质量文化,着力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健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评价制度与考评机制,将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一流质量文化,为打造区域性立德树人标杆学校而努力。

吉首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551次访问,全刊已有4506665次访问